许多家纺实体店采取导师制度,但实践中遇到不少挑战:许多资深员工不愿担任导师角色,工作中倾向于独立行动,导致新员工指导过程问题重重;新入职者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显得缓慢……
问题一
虽然有导师指导是好事,但老员工往往不愿承担导师职责,更倾向于各自为战。因此,新员工的指导工作执行起来充满挑战。
解决方案:这关乎公司《员工指导机制》的设立。员工只会去做你检查的事,而非你要求的事。《员工指导机制》是否与员工的晋升制度相联系?比如,从普通导购晋升到资深导购,可能需要考核带出多少合格徒弟,且这些徒弟需成功度过试用期和考核。这样,导师就有动力用心教导,确保徒弟能够适应工作。
此外,徒弟的销售目标由导师设定,并需在三天内协助徒弟完成首笔交易,以增强徒弟的销售自信。同时,徒弟销售额的一半会作为额外奖励计入导师的业绩,激励导师更加投入地帮助新同事。在这个过程中,新同事也能快速从导师那里学到技巧和策略。
问题二
对于店铺的新员工,如何通过指导提升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技能?
对策:现场培训分享至关重要。比如,店铺业绩下滑,去年五位老员工销售能力相当,但今年三位新人的销售能力明显不足。要提升整体业绩,就要提高新人的销售贡献。通过分析员工的销售贡献和能力,找出优秀同事的强项,让他们现场分享,同时服务团队将关键销售点和流程整理成册,形成《销售案例分析本》,作为培训材料。这样,即使人员变动,经验也能得以传承。
对于表现不佳的员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贡献的机会。对优秀员工来说,这能增强他们的认同感,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持续进步。对于管理层,通过分析销售能力,可以了解员工的销售技能和心态是否匹配,更准确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销售特长,比如谁擅长销售高价产品,谁擅长推销配套商品。这样,店长就能合理分配人员,最大化发挥每个人的销售潜力,从而实现最佳业绩。
问题三
有时对员工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初期效果良好,但难以持久。
原因可能是员工尚未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我们需要在每次培训或指导后,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推行试衣服务,以一个月为周期进行竞赛,奖励表现优秀的前三名员工或店铺。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年人通常需要21天来养成习惯,持续30天的推动,可以巩固员工的工作习惯。
总之,希望我的建议能对你有所帮助,解决店铺管理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