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成功筹集250亿美元资金后,阿里在九月引发了全球投资人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其上市后的首个双十一将有何种创新和惊喜?
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视角,会察觉到今年的双十一也反映出阿里巴巴深深的忧虑。如果说去年的350亿交易额为阿里的IPO树立了坚实信誉,那么今年的双十一将成为其上市后的首场重大考验,备受期待!
“盛宴”背后,挑战暗藏
年初曾有传言称阿里可能为IPO取消天猫双十一。这一消息并非空穴来风,五年间,双十一为阿里带来了丰厚收益,同时也引起了外界对这个“人造节日”的持续反思。
有电商专家指出,双十一之后电商行业往往会出现销售低谷。换句话说,双十一其实是将11月和12月的销售集中在一天爆发,以牺牲节日前后的市场销量为代价换取短暂的繁荣景象。
同时,一些商家为争取天猫的展示位置拼得头破血流,但也有不少卖家选择退出这场“购物狂欢”。他们认为,销售额高并不等于盈利,近年来,双十一期间的营销成本急剧攀升,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一位卖家无奈表示,有些商家在节日期间甚至入不敷出,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促销活动中身不由己地参与其中。
此外,由于订单量瞬间激增,很多店铺无法应对,导致售后服务问题频发,严重影响双十一后的正常运营。消费者角度,许多促销商品是在先提价的基础上打折,除了盲目购物的快感,消费者实际获得的优惠并不明显。
可以说,过去媒体大多被阿里公布的数字和公关策略所影响,忽视了双十一对阿里电商生态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每年双十一商家在人力、物流、仓储等方面的投入增加,但在平时这些额外资源却大部分闲置,给商家带来损失。通过刺激性的营销策略带领商家一起“狂热”,最终只会破坏阿里电商生态的稳定与平衡。阿里自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双十一作为其一手创造的盛事,放弃并不容易,因此不得不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困扰。
四面楚歌,竞争压力难以抵挡
自从阿里开创双十一购物节,竞争对手纷纷公开挑战。阿里作为防守方,面临着各垂直电商平台的细分市场进攻,承受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换句话说,大家都在试图分享这块蛋糕,而阿里需要守住自己的阵地,这使得其双十一的营销成本显著上升。
此外,随着国内电商市场的饱和,阿里的电商业务发展已接近上限。双十一还能有多少增长空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甚至有传言称,阿里去年的双十一销售额远超350亿元,但出于某些考虑,最终对外公布的数据定为350亿元。据称,这么做是为了避免给后续的天猫双十一设定难以超越的数字门槛。谣言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天猫双十一面临的“单日销售额”压力将越来越大。
“尽管阿里被认为是双十一的最大受益者,但这种状况可能不会持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阿里中层员工坦诚,随着购物节的频繁,消费者逐渐产生疲劳感,双十一热度已有下降趋势。因此,阿里若要维持双十一的繁荣,就需要投入更多宣传成本,而这似乎是一个无底洞。
再者,双十一逐渐被贴上低价促销的标签,这对于天猫品牌形象的塑造并不有利。总而言之,阿里在双十一的表现越是出色,其未来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