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消费者环境与购物习惯已发生显著变化,实体店铺面临租金、人力等成本上涨,却遭遇客流与销售额双降的局面,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首先要看消费者的购物情境变迁:
第一种情境:进店购物
这种情况下,顾客带着需求走进门店,通过店员、产品以及整体店面运营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做出购买决定,最终带着商品离开。目前,所有门店的经营核心都聚焦于如何在顾客进店后增强零售交易的竞争力。培训机构和品牌公司对终端运营的管控,也以提高进店率和成交率为关键指标。然而,无论怎样提升这些指标,总会遇到以下情况:
第二种情境:进店不购物
顾客进店后并未购买,原因有两个:
其一,他们只是随便看看,了解信息,目前还没到必须购买的程度;
这种情况常见,可能因为橱窗或店面形象吸引了他们,于是顺便进来看看,但暂时没有购买需求,了解后就离开了。实体店的店员几乎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让他们再次光顾。
其二,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需要比较,这就引向了第三种情境。
第三种情境:进店未购,转而他处买
如果顾客在别处购买,是否意味着他们在其他门店找到了更满意的选择?实际上,大多数顾客在逛过多家店比较后,买的往往并非最满意的商品,因为80%的人懒得再返回,一是确实逛得疲惫,回去还需走很长的路;二是面子问题,回去后总觉得在店员面前输了。
第四种情境:未进店,直接在线购买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大,逛街时间有限,许多人选择通过网络或社交媒体选购商品,考虑到便利性,通常选择送货上门。
网购盛行之前,前三种情境构成了门店的全部,第一种情境几乎涵盖所有购物行为。如今,随着互联网普及和消费者“懒惰”倾向,第四种购物方式占比逐渐增大,而第二、第三种情境的顾客也转向网购。
因此,传统门店必须拥有自己的互联网入口,以建立与顾客的连接,才能赢得顾客并提升销售额。目前,传统门店仅承担了商业营销的一个环节,无法触及其他场景。
尽管门店提供了良好的购物体验,为何顾客仍越来越少?原因如下:
1、店员
A、对顾客关注不足:店员不了解顾客需求,强行推销,售后缺乏沟通,有时态度冷淡,使顾客感到不受重视,进而选择离开。
B、店员流动性大:店员是门店零售的核心,也是问题频发环节。老店员离职,可能会带走部分顾客;新店员因销售技巧不足和对老顾客了解不够,可能导致顾客不满而流失。
2、零售价格
涨价与打折成为门店零售的双面刃。成本上涨迫使价格上涨,让顾客觉得买不起;竞争需要打折促销,却又让顾客觉得品牌掉价。
3、行业竞争
商品和服务无法超越竞争对手,顾客被挖走;网络诱惑下,顾客选择网购。
4、门店位置
经营多个门店,关闭或更换一个门店,原有顾客找不到新店,选择其他商家;一是无法通知顾客,二是顾客觉得去新店不便。
5、品牌声誉
品牌在网络上的负面新闻影响信任度,导致顾客流失;长期得不到品牌重视和关怀,接收不到品牌信息,顾客逐渐淡忘,主动离开。
6、技术手段
缺乏对老顾客购物数据的分析,无法联系和沟通沉默会员、睡眠会员及准流失会员,导致一次性购物的顾客比例增加。
7、顾客变化
顾客年龄、喜好、经济状况、搬家等原因,使得现有商品和服务不再适合,他们转投其他商家。此外,朋友圈的差评也可能影响他们对品牌的认可。
以上问题普遍存在,根本原因是未能与顾客保持随时随地、长期的良好沟通,因缺乏连接,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失衡。
从消费者购物习惯和场景变化,以及门店自身因素,可以看出传统门店在互联网时代的弱点:无法与顾客建立连接。那么,传统门店如何借助互联网与顾客建立连接呢?
首先,构建与顾客的连接通道。
PC互联网主要为信息渠道和销售渠道,与实体门店属于不同层面,目前两者存在竞争关系。移动互联网则扮演着关系渠道的角色,是连接工具。门店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创建顾客入口和通道。社交媒体是发布信息和与顾客沟通的理想平台。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媒体的主导,打造了全连接模式,门店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和个人号进行沟通和连接。
其次,建立门店的信息化系统。
如同人类社会发展,文字记录知识,书籍则促进了知识的沉淀和传承。微信实现门店与顾客的连接后,需要一个信息化系统来存储和记录顾客及门店数据。系统可以记录顾客购买记录和购物偏好,分析商品库存和周转率,统计各类用户数据。依托该系统,我们能更好地与顾客沟通,紧密连接顾客。
最后,实现门店零售的互联网化运营。
当前实体门店运营模式仍停留在被动等待顾客上门,重心在于促成进店顾客的交易,由于客流量减少,店员常处于闲置状态。互联网化门店运营首要任务是让店员有事可做,利用闲暇时间通过互联网工具与顾客建立连接,运用电子优惠券和内容营销进行线上推广,使门店从单一场景营销转变为全场景营销。通过互联网连接和沟通,减少顾客流失,打造全方位的成交模式。
转型互联网运营可减轻对门店地理位置和数量依赖,降低运营成本;门店信息化系统实现数据化运营,精准营销顾客,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成交率。重要的是,传统商业思维需转向互联网营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