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君,一位散发着时尚气息的人物,实际上是一名在家政服务行业勇敢创业的先锋。在这个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风险巨大的行业中,创业者不仅需要胆识和毅力,还需要寻找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的策略。夏君采用多元品牌运营和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的方式,为自己的公司构筑了坚实的“防护墙”。
规避人力资源带来的固定风险
夏君的公司从事家政中介业务,与合作的家政服务人员并无长期雇佣关系,因此无需为他们缴纳“四险一金”。然而,作为雇主和家政人员之间的桥梁,一旦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如服务员的人身财产损失,他的公司无疑将面临牵连风险。为了维持业务的正常运行,他需要保持一定数量和技能水平的服务员队伍,这就可能需要随时准备应对未知的意外赔偿支出。
为了最小化这种意外支出,夏君不得不自创解决方案。他设想将家政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双方人身和财产损害赔偿整合在一起,向保险公司定制专属保险。然而,大型保险公司如平安、太平洋对此并不感兴趣,他最终选择了在外地注册的一家保险公司。爱君公司按月支付保费,涵盖家政服务员在协议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伤害以及雇主的人身财产安全赔偿。对方的要求是至少有200家分店购买,这对专业的家政公司来说并非难事。
防止同行抄袭的风险
这是一个无法完全避免的问题,无论创业初期还是发展成熟,只要公司表现良好,核心内容总会有意无意地外泄。夏君甚至发现他的合同和员工手册出现在淘宝上。
起初,夏君遭遇家政服务人员和客户资源被同行直接“拦截”的情况。他的门店位于一栋商住两用楼的四楼,二楼是一家由房产中介转型的家政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板利用地理位置优势拦截资源。发现问题后,夏君派出员工在底楼专门引导。随后,他改变了客户和家政服务人员在店内面对面挑选的传统模式,改为带培训过的服务员直接上门面试。这一举措有效防止了服务人员和客户的意外流失,同时提高了客户对公司服务的满意度。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夏君意识到要摆脱低端竞争,就必须迅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然而,创业初期他缺乏足够的资金做广告。为了节约成本并最大化效益,夏君选择了最“传统”的方法。
他将招聘和家政员介绍服务的广告制作成牌子,放在自行车后,手持自制的广告宣传单去“扫街”,不放过任何可能有需求的地方,甚至包括深入中高端小区“扫楼”。事实上,“扫楼”至今仍是许多中介公司新入职业务员的基本功。业内经验显示,一般能坚持“扫楼”6个月的业务员,基本可以实现盈利,年利润在10万到30万元之间。
防范扩张过程中的风险
度过初创期,门店进入稳定运营并寻求进一步发展时,面临的同行竞争风险可能是技术和服务内容层面的复制。例如,竞争对手可能会直接复制合同条款、总部与其他门店的合作内容、员工管理和培训手册等。夏君认为,被模仿并不一定是坏事,说明做得好,但若忽视防范,也可能阻碍公司进一步扩张。
夏君总结了创业几年的经验:
1. 提升服务内容更新速度,每半年进行一次重大更新和调整
家政行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纠纷,夏君聘请了专业法律顾问,定期总结门店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并对合同条款进行相应调整。服务员培训、招聘技巧等每半年都有提升或新服务线的开发。
这种软性投入并不需要太多额外成本,只需要创业者用心和投入。
2. 增加对手的复制成本
如果可以与其他门店共同推广、宣传或开发新服务,那么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就会降低。利润有限的行业需要依靠一定数量的合作伙伴分担发展成本,以免被创新拖垮。如果是加盟品牌连锁,可以向总部寻求更合适的资源和支持。
例如,爱君家政在全国有多个门店,通过与百度推广的合作,每个地区的爱君家政在当地的搜索排名都很靠前。大额费用平均分配到每个门店,成本相对较小,但即使是本地的百度推广,也不是一家小公司轻易能复制的。
3. 缩减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许多选择进入家政加盟行业创业的人看中其低门槛和小启动资金。然而,任何创业都需要投入,对于这类轻资产的小公司,创业者往往不清楚应投入多少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风险。
夏君认为,作为一个赚取少量佣金的公司,应尽量减少固定资产的消耗。因此,他在增加固定资产方面非常谨慎。尽管他在上海有一些直营门店,但他自己没有固定的办公室。最大的一笔投资是花费30万元开发的门店专项管理软件,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相比租用昂贵的写字楼和雇佣更多员工,这笔投资实际上为他赢得了潜在利润。
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定资金,应将其投入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开发。门店进入稳定盈利阶段后,夏君意识到仅靠佣金难以摆脱低利润循环。于是,他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家政人员培训项目中,如设立专业的月嫂培训,以更高的市场价格提供专业服务的家政人员。目前,他的新投资方向是具有市场需求潜力的早教开发课程。
然而,新服务线的研发也有风险,每年保持利润50%以内的投入较为安全。此外,开发“潜在市场需求”不能仅凭想象。夏君每次决定推出新服务内容,都基于各门店反馈的实际市场需求总结。而且,夏君从不提倡一次性将核心产品的各种开发投入到位。